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题:放下傲慢与偏见 理性看待中国发展 新华社记者乔继红 孙晓玲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发表文章指出,西方无力阻止中国崛起,“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走上开放道路以来,就注定(再度)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这一观点让人看到,西方媒体从历史发展趋势出发,越来越理性地认识和思考中国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重要课题。西方中心主义者视之为洪水猛兽,一直试图扭转这一时代大势。他们甚至“反省”“思过”,将中国崛起的“责任”归咎于对华政策的“失误”。这些“反思”实质上与过往的“中国搭便车论”“美国重建中国论”并无二致,都是“西方中心论”的延续,是对中国发展内生动力和时代发展大势的否定。把西方当成世界发展的根源和主宰,这是典型的傲慢与偏见。
这是2021年5月7日拍摄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我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王瑞林摄 中国的发展,从来都不是西方的“施舍”或“恩赐”,更不由西方主导,澎湃不息的内生动力才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发展,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干出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成长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如今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比重约1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4亿多中国人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造就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双奇迹,靠的正是一代代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发愤图强和辛勤努力。
“上海号”中欧班列从上海首发,驶向德国汉堡(2021年9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中国的发展,走的是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之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通过一次次观念嬗变、一轮轮探索突破、一场场攻坚克难,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世界共享和创造的机遇越来越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来,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高度融合,中国发展红利惠及全球,在世贸组织前副总干事易小准看来,这是“互利共赢的经典案例”。如今,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赢得世界多方赞赏,合作共赢的不懈努力造福各国人民。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发展是机遇,而非挑战。
游客在井冈山参观“胜利的号角”雕塑(4月27日摄)。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地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人们走进一处处革命旧址、瞻仰一件件红色文物、聆听一个个英雄故事,学习党的历史、感受革命文化,解读一个百年大党历尽艰辛、缔造东方奇迹的“密码”。新华社记者万象摄 中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如今,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然而,中国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有以人民为中心的、负责任的政府,有勤劳勇敢的人民,有底蕴深厚的文化,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国家,想要阻断中国发展进程,既不可能,也不明智。正如《金融时报》这篇文章所说,想要完全阻止中国崛起,“超出了西方的力量限度”。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前说,美国要处理的首要问题不是阻止中国崛起,而是探求在未来如何与中国共存。这是看清历史发展大势、合乎世界发展潮流的理性呼声。它告诉人们,与中国携手寻找和扩大利益交汇点,深化和推进务实合作,才是正确的努力方向。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运动竞技 | 新硬件时代 | 消防应急 | 雄安新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网络金融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聚焦海外 | 新疆建设兵团 | 民政工会 |
放下傲慢与偏见 理性看待中国发展
时间:2021-12-19 17:45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乔继红 孙晓玲 点击:
次
中国的发展,从来都不是西方的“施舍”或“恩赐”,更不由西方主导,澎湃不息的内生动力才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原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决战三年行动 2022年央企改革攻坚重点“圈定
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前11月净利润1.75万亿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70%目标...
- 放下傲慢与偏见 理性看待中国发展
中国的发展,从来都不是西方的“施舍”或“恩赐”,更不由西方主导,澎湃不息的内生动...
- 共创共赢!习主席用这些古语展现中国开放态度
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的伟大创造
——“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第一阶段会议综述。...
- 习近平时间|总书记的这一周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强调“坚持人民至上...
- 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锻造坚强领导力量
——各地学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观察。 ...
- 决战三年行动 2022年央企改革攻坚重点“圈定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