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12月26日电 题:探秘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新华社记者田金文、刘洲鹏 如果要用“极致”形容一个地方,相信很多人会因为壮丽神奇的自然景观选择西藏。雪山冰川连绵起伏,野生动物自由奔跑,高原湖泊湛蓝动人……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以及西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地球第三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冬季是藏羚羊交配的季节。这几天,位于西藏北部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里,野生动物保护员强巴每天一大早就顶着寒风,骑摩托车出门巡逻,察看有无藏羚羊因天气寒冷需要救助。“藏羚羊交配期持续一个月,降雪会导致藏羚羊觅食困难,我们这阵子会在藏羚羊聚集区人工投放饲草,帮助它们平安度过交配期。”强巴说。
野生动物保护员强巴(右)和同事们在一起(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37岁的强巴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业管理站工作已有5年。此前,他是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的一位牧民,成为野保员后,强巴主动加强普通话的学习,还掌握了拍照技术和红外线监测设备的使用。 “我喜欢和野生动物在一起,这里是它们的家,也是我的家,我要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强巴告诉记者,这几年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好转,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多。
野生动物保护员强巴调试巡逻用的摩托车(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正如当地野保员们创作的歌曲中所唱:“野生藏羚羊悠然迁徙,这里是万物精灵的天堂”。从20世纪80年代一度濒危,到如今摘掉“受威胁物种”的帽子,数十年间,我国藏羚羊种群数量由5万只左右增加至30万只左右。 藏羚羊的新生,得益于一系列有力的保护措施:划建自然保护区、成立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广泛开展科普教育、严格遏制盗猎、实时监测种群活动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罗杰说:“我们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严格落实青藏高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案,保护好西藏的生灵草木。”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只是藏羚羊数量迅速增长,西藏绝大多数物种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明显。 数据显示,藏野驴数量由原来的5万头左右上升到现在的约9万头,黑颈鹤数量由原来的1000至3000只恢复到8000只以上,野牦牛数量增加至现在的1万头左右……
栖息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虎头山水库的黑颈鹤(12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罗杰介绍,西藏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约八成,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保护区面积超全区国土面积的三成,拓展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也使得人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和谐亲密。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西藏自治区集中分布了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目前,西藏已记录野生植物9600多种、特有植物1075种,各类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383种;野生脊椎动物1072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19种。 野生动物安然栖息繁衍,得益于越来越系统且科学的保护措施。 几十年来,西藏通过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强化顶层设计,筑牢保护动植物的“四梁八柱”,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西藏自治区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强调,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西藏坚持以生态理念谋发展,用生态发展推动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这让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说。 数据显示,仅“十三五”期间,西藏投入生态保护建设资金202.30亿元,重点开展了造林绿化、退化湿地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防沙治沙、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程项目,全力优化动植物和人类的共同家园。 高原之美,绚丽多彩。西藏生物物种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从拉萨河畔树木成林的南山公园,到拉萨城北百鸟飞舞的拉鲁湿地,从雅江两岸的“绿色长城”,到藏北羌塘回归自然的“动物乐园”,现在的高原大地生机勃勃,一幅“最美第三极”的画卷徐徐展开,不负人们“诗和远方”的向往。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运动竞技 | 新硬件时代 | 消防应急 | 雄安新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网络金融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聚焦海外 | 新疆建设兵团 | 民政工会 |
探秘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时间:2021-12-26 19:12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田金文、刘洲鹏 点击:
次
如果要用“极致”形容一个地方,相信很多人会因为壮丽神奇的自然景观选择西藏。雪山冰川连绵起伏,野生动物自由奔跑,高原湖泊湛蓝动人……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以及西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地球第三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许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两办:提升统计督察效能 遏制“数字腐败”
- 下一篇: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小吃中的大产业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小吃中的大产业
浇一勺浓郁的高汤,撒一把翠绿的葱花,一碗鲜香的扁肉汤不禁让人垂涎欲滴。您可能没去...
- 探秘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如果要用“极致”形容一个地方,相信很多人会因为壮丽神奇的自然景观选择西藏。雪山冰...
- 两办:提升统计督察效能 遏制“数字腐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
- 重温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综述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 重温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综述。...
- “习近平的2021”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岁生日。百年芳华,风采依旧。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率领全党...
- 习近平对全国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全国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用心用情精准服务 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小吃中的大产业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