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7月18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彰显了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中国担当。 目前,全世界共有6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以18个项目位居第一。
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着传统智慧,记录着人类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 与人们熟知的其他遗产相比,农业文化遗产显著的特征在于——诞生在过去,至今仍在使用,并且是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和主要经济来源。 不久前,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认定我国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和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习近平总书记引述《吕氏春秋》一书指出,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 精耕细作与间作、轮作、套种技术体系,用地养地结合,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农业文化遗产生动阐释了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每一个农业文化遗产地,都是重要的生物、文化和技术基因库。古老智慧泽被当下,启迪未来 今年7月17日至19日,以“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青田举行。 大会举行期间,多国农业部长、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走进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详细了解稻鱼共生系统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05年6月,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结合“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新路径,农业文化遗产正展现出新的活力。 青田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建立“生态+、品牌+、互联网+”机制,探索把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创造出“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青田模式,打通稻鱼共生向农民共富的转化通道。 截至2022年6月,青田稻田养鱼产业面积已达8万亩,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3.5万亩,年综合产值超过5亿元,成为青田东部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
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到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从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到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正在“活”起来,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乡村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记载了农业发展的历史,也启示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贺信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启动实施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和认定工作,推动农遗事业迈上新台阶。 “我们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建绿色家园。面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勇于担当、同心协力,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共同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功能价值,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形态农业文化遗产交流互鉴,携手构建世界农耕文明保护传承的美好未来……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功实践者和主要贡献者。
△江苏高邮湖泊湿地农业系统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耕耘收获,四季更迭,古今辉映。农业文化遗产,见证着人类的古老智慧,也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程昱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杨彩云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运动竞技 | 新硬件时代 | 消防应急 | 雄安新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网络金融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聚焦海外 | 新疆建设兵团 | 民政工会 |
从总书记的贺信,读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时间:2022-07-22 13:01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点击:
次
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习近平的山海情
从东海之滨,到西北山塬,习近平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海情”隽永绵延。25年来,在习近...
- 从总书记的贺信,读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 安徽: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安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
- 浙江:干在实处求实效 走在前列勇担当
“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十年来,浙江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 对“一国两制”香港实践规律性特征的科学认识
——权威专家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
- 习近平主席《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等四部著作
《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收入习近平主席关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文稿50篇,其中部分...
- 习近平的山海情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