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化是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 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发现后,举世震惊。 此后的四十多年中,地不爱宝,华章重现, 曾国考古不断取得新进展。 但更多疑问也环绕在世人心头? “曾国”到底是个什么国?
自宋代以来,“曾侯钟”“曾姬无恤壶”等 许多“曾”字铭文青铜器陆续被发现, 它们说明在周代存在一个与楚国关系密切的“曾国”。 然而这些青铜器都不是经科学考古发现的, 缺少系统考古信息, 无法使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曾国。
经过2011年和2013年两次发掘, 考古工作者在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发现了140座曾国墓葬, 三位曾侯安葬于此。 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漆器、玉器等文物, 揭示出曾国是重臣南公封国, 扼守重要的南北通道随枣走廊, 是周王室分封至江汉地区的重要诸侯国。
在叶家山墓地, 规模较大的65号墓、28号墓和111号墓是整个墓地的核心, 都出土了众多带有“曾侯”铭文的青铜器。 三位墓主均为西周早期的曾国国君。 这件“三足鼎立”的铜鼎是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 兽面分裆鼎, 在晚商墓葬中,常成对出现, 此传统在西周初仍有延续。
而在叶家山2号墓、28号墓各出土一对曾侯谏分裆鼎, 其大小、形制、铭文相同, 应为同批铸造,被分置于不同的墓葬之中。 器内壁铸有铭文:“曾侯谏作宝彝”。
在叶家山墓地,更多的“曾侯谏”被发现于器内, 叶家山28号墓出土的曾侯谏盉,器表均施以精美的三重满花纹饰, 兔形钮,牛角形兽面纹。 流上攀爬一龙,龙口作流口。 风格繁缛华丽,浮雕圆雕层次分明, 是商周青铜器中罕见的精品。 这些器物的主人“曾侯谏”到底是谁?
同样在28号墓出土的龙纹钺, 钺援中部饰兽面纹,两侧饰圆雕龙纹。 “曾侯谏”的高等级贵族身份无疑。
考古学家又在111号墓中发现了一件“犺作烈考南公”铜簋, 说明这件簋是曾侯犺为其父南公所作。 南公是西周初年极具政治和军事才能的南宫适, 而曾国就是南宫适的封国。
今湖北随州枣阳一线位于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汉水之东, 北通南阳盆地,南联江汉平原, 被称为“随枣走廊”。 周代将曾国分封于此, 作为控制南方铜矿资源、经略江汉地区的战略支点。 曾国在三代曾侯之后离开叶家山所在区域可能与昭王南征失败有关。
随着考古不断取得新进展 湖北境内的枣阳郭家庙、京山苏家垄等地点 都发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遗存。 曾国考古遗存的分布证明, 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曾国疆域广大。 枣阳郭家庙墓地和周边城址的出土文物反映出 曾国有着强大的国力和发达的文化, 其文化面貌和中原基本一致。 这一时期的曾国恰与《左传》中“汉东之国,随为大”的记载相符。
2015年枣阳郭家庙墓地出土的金银合金虎形饰(2件), 虎身、足部、尾部均饰“S”形斑纹。 虎身上共有9对穿孔, 表明为器表装饰。 类似金银合金的材质多见古代西亚地区。 可见春秋早期曾国冶金工艺的先进。 出土的文物显示, 春秋中晚期之后,随着楚国的扩张, 曾国的疆域集中到今随州城区一带。 楚墓出土的曾国青铜器、曾侯乙墓中的“楚王熊章镈” 都证明此时的曾国已成为楚国的盟国。
2009年以来 考古学家又在随州义地岗墓群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工作, 发现了文峰塔、枣树林墓地等, 为复原曾国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 证明了曾国即是随国, 揭示了曾国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的历史转变过程。
这件错金云纹鉴缶由鉴、缶两件器物组成, 有冰酒、温酒的双重作用。 器身满饰错金三角勾连云纹,并镶嵌绿松石, 本件器物装饰风格繁缛、扣合严密, 体现了战国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器铸造、装饰工艺水平。 而它的主人则是文峰塔18号墓的墓主——曾侯丙, 曾侯乙的下一代, 也是曾国考古发现的最后一代国君。
2019年在日本拍卖会上出现一组 非法从我国出境的“曾伯克父”青铜礼器。 我国政府立即启动流失文物追索行动。 在外交努力与刑事侦查合力推动下,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是我国近年来在国际文物市场成功制止非法交易 实施跨国追索的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
2021年10月,“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 湖北随州曾侯墓群位列其中
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看来, 曾国的历史几乎完全由近四十多年来的考古工作所揭示。 目前通过考古发掘所见的曾侯达15位 这在周代考古中绝无仅有, 这一系统发现极大完善了曾国历史的进程, 填补了两周史上关于“曾”记载缺失的空白。 从曾国这个诸侯国的切面, 不仅可以看到周朝的历史, 也看到华夏文明的历史, 这也是曾国考古的意义所在。
策划:惠小勇 于卫亚 高洁 统筹:李鹏翔 张书旗 乔煜城 记者:喻珮 熊琦 编辑:张铎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出品单位: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协助:湖北省博物馆 (责任编辑:佚名) |
高层论坛 | 省部长论坛 | 理论探索 | 强国论坛 | 党政建设 | 政策研究 | 军事纵横 | 区域发展 | 风云人物 | 时事观察 | 小康中国 | 海峡两岸 | 艺术纵横 | 文明时代 | 本站专访 | 房地产风云 | 外商投资 | 企业风云 | 城市评论 | 新闻评论 | 经济评论 | 时政论坛 | 国际论坛 | 民生论坛 | 深度看点 | 财经论坛 | 教育留学 | 传统文化 | 科技探索 | 母婴保健 | 征婚交友 | 时尚购物 | 评论电视 | 评论电台 | 民风民俗 | 国学儒风 | 妇女儿童 | 糖酒文化 | 航空航天 | 中评音乐 | IT数码 | 美食频道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云南 | 辽宁 | 黑龙江 | 湖南 | 安徽 | 山东 | 新疆 | 江苏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广西 | 甘肃 | 山西 | 内蒙 | 吉林 | 福建 | 贵州 | 广东 |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宁夏 | 海南 | 台湾 | 香港 | 澳门 | 陕西 | 运动竞技 | 新硬件时代 | 消防应急 | 雄安新区 | 粤港澳大湾区 | 一带一路 | 物联网 | 欧洲频道 | 非洲频道 | 亚太聚焦 | 两会频道 | 澳洲频道 | 国际经济 | 美洲频道 | 财富领袖 | 晚霞溢彩 | 人社保障 | 特色小镇 | 互联网+ | 国际交流 | 科技创新 | 实业发展 | 网络金融 | 产业联盟 | 脱贫攻坚 | 投资发展 | 智慧城市 | 科技工业 | 会议专题 | 聚焦海外 | 新疆建设兵团 | 民政工会 |
何以中国丨考古“挖”出的曾国,是个什么国?
时间:2023-07-12 16:18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喻珮 熊琦 点击:
次
荆楚文化是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精彩文章
-
- 泄洪后,这里发现一件距今10万年的“象牙铲”
十大考古新发现探秘之一|泄洪后,这里发现一件距今10万年的“象牙铲”...
- 何以中国丨考古“挖”出的曾国,是个什么国?
荆楚文化是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我国南海发现两处古代沉船 沉船水下永久测绘
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21日在海南三亚发布我国深海考古工作近期取得的重大进展...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五年累计“打卡”人次达1.46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国家文物局在武汉举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
- 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打捞出水
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
- 解读中华文明基因的古老密码——殷墟考古成果
作为甲骨文的发现地,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
- 泄洪后,这里发现一件距今10万年的“象牙铲”
- 中央文献网
- 中国全国人大
- 中央统战部
- 中共中央党校
- 毛主席纪念堂
- 邓小平纪念馆
- 中国台湾网
- 中央档案馆
- 中央综治委
- 中央编制办
- 中国全国政协
- 最高人民法院
- 全国最高检
- 解放日报网
- 中国外交部
- 中国国防部
- 中共青年团
- 国家发改委
- 中国教育部
- 中国科技部
- 中国工信部
- 中国国家民委
- 中国公安部
- 中国监察部
- 中国民政部
- 中国司法部
- 中国社保部
- 中国国土部
- 中国环保部
- 中国住建部
- 中国交通部
- 中国铁道部
- 中国水利部
- 中国农业部
- 中国商务部
- 中国文化部
- 中国卫生部
- 国务院法制办
- 国务院新闻办
- 国务院扶贫办
- 国务院国资委
- 国家防腐局
- 中国人民网
- 中国新华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网网站
- 中国光明网
- 中国日报网
- 美国美联社
- 俄通社塔斯社
- 法国新闻社
- 中国新闻网
- 中央联络部
- 紫 光 阁
- 中纪委监察部
- 路透社中文网
- 京东商城网
- 英国国通社
评论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pinglun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1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备170627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