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考核“逆袭”怪象
在体育赛事中,“逆袭”常指不被看好的一方在比赛最后阶段凭借出色发挥,扭转局势、赢得胜利,这无疑是充满激情与戏剧性的高光时刻。然而,在公务员考核工作里,“逆袭”却变了味儿,成了影响考核公正性与权威性的不良现象。
在工作实际中,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常常“各自为政”,有些平时考核未获得好等次的公务员到了年度考核却能“意外”获评优秀。部分领导干部无视平时考核结果,一味根据私人关系、个人喜好打“人情分”“印象分”,导致年终考核优秀名额出现“轮流坐庄”“平衡照顾”等不良现象。
这种“逆袭”并非凭借自身后期的巨大努力与显著进步,更多是“关系网”的人情主导,让年度考核结果有失偏颇。平时考核是对公务员日常工作表现的持续观察与记录,能及时反馈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年度考核则是对全年工作的综合评定,应以平时考核为坚实基础。《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试行)》第十二条中也提到“平时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年度考核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应当从当年平时考核结果好等次较多且无一般、较差等次的公务员中产生。”
当然,这些现象的产生既有思想认识不足的原因,也有制度机制不完善的因素。有的单位和领导干部对考核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将考核作为提升队伍建设、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反而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附加任务”,重年终、轻平时,认为年度考核才是“一锤定音”,忽视了日常点滴积累对综合评价的关键作用;同时,考核制度也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机制,导致考核工作随意性大,违规操作成本低。
公务员考核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关乎公务员队伍的健康发展和政府的治理效能。只有让考核工作回归公正、科学,才能让考核真正发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因此,要强化思想认识,让各级领导和考核人员树立正确的考核观,明确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指标的对应关系,合理分配权重,确保日常工作表现能真实反映在年度评定中。还要将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优、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对平时表现突出的公务员给予优先考虑,对不称职人员实施“红黄牌”预警,让“能者上、优者奖”成为鲜明导向。此外,更要加强考核监督,对考核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操作、滥用职权等行为严肃查处,让公务员考核真正成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升工作效能的有力抓手,重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
作 者:张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