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评论网!
搜索

整治违规吃喝重在“违规”

时间:2025-06-3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未知  点击:0
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查处了一批顶风违纪案件,有力遏制了“舌尖上的腐败”。


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查处了一批顶风违纪案件,有力遏制了“舌尖上的腐败”。然而,近期个别地区对集中整治工作政策歪曲解读,将集中整治重点放在整治“吃喝”而非“违规”上,这种偏差值得警惕。

诚然,违规吃喝的隐形变异问题依然突出,“不吃公款吃老板”“躲进内部食堂”“干部互相请吃”等现象仍然存在、花样翻新,整治工作任重道远,一刻不能停歇。但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地方在整治中出现简单化、极端化趋势。有的单位规定“三人以上聚餐需报备”,普通干部自掏腰包与亲友小聚也被约谈;有的地区将“禁止违规吃喝”等同于“全面禁止聚餐”,导致餐馆客流锐减、从业者收入骤降。当整治违规吃喝的“切一刀”变成“一刀切”,整治锋芒从“违规”偏移至“吃喝”本身,纪律的精准性也就转变为形式主义的粗暴管控,既偏离政策初衷,更损害民生烟火气。

歪曲解读和执行异化现象的背后,暴露出多重深层次问题。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宁左勿右”的错误认知,将“严管”等同于“管死”,把“不出事”作为唯一标准,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规避责任风险。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缺乏精准治理能力,不愿下功夫研究政策边界,习惯用“运动式”“口号式”手段应付上级要求,实质是懒政思维的变种。这些问题的危害显而易见,不仅伤害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正常的民生经济发展,也让群众对集中整治工作产生误解。

吃喝本身并无问题,有问题的是“违规吃喝”。整治违规吃喝要以“违规”为重点,做到“靶向治疗”。要划清“红线”与“绿灯”的边界,对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务接待、商务招待等规定,聚焦中央纪委严查“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等要求,精准界定“违规”边界。要创新监督方式,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精准发现问题,畅通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公务接待、财务管理等制度,从源头上铲除违规吃喝的土壤。同时,对“违规越界”者保持“零容忍”的态势,露头就打、寸步不让,严肃查处。精准方显担当,温度才得民心,要让整治工作既成为遏制腐败的“手术刀”,又化作守护民生的“保护伞”,实现风清气正与民生温情的共生共赢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