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干事切忌伪“中庸
《论语》所倡“中庸”本为儒家至高德行,强调“执两用中”的辩证智慧。然而现实中,部分干部将这一哲学精髓异化为“中间主义”生存策略:既不出风头,也不落后头。或奉行“枪打出头鸟”的避责哲学,或笃信“法不责众”的从众逻辑,甚至以“及格就好”作为履职标准。这种伪中庸实为责任缺位的遮羞布,其本质是锐气消磨后的消极妥协,与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南辕北辙。
要强化思想引领,重塑“真中庸”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干部要深刻理解中庸的正确含义,厘清“执两用中”与“折中妥协”的本质区别。通过集体讨论、心得撰写等方式,从思想根源上摒弃“风头不出,后头不落”的伪中庸心态。
要健全考核机制,拿出“多层次”举措。差异化考核绩效,建立“实绩档案”,重点记录干部在重大任务、矛盾攻坚中的表现。对主动担当、创新突破者给予重奖,对“躺平式”“应付型”干部及时警示淘汰。实施“末位追溯”制度,对“常居末位不知羞,法不责众奈我何”的干部谈心谈话,倒逼责任落实。
要营造担当氛围,激活“出头鸟”动能。建立“容错纠错”正面清单,明确在改革创新、应急处突中因大胆履职出现的失误免责情形,为敢闯敢干的干部兜底撑腰。选树担当典型、宣扬优秀案例、评比争先事迹,将担当者设为标杆,鼓励更多“敢吃螃蟹者”站出来。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