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服务意识 坚决摒弃官僚主义
服务意识是公职人员履职的根本遵循,是社会组织践行宗旨的核心要义;而官僚主义则是背离群众路线、阻碍事业发展的顽瘴痼疾。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增强服务意识、拒绝官僚主义,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回应群众期待的必然要求。
一、深刻认识服务意识与官僚主义的本质对立
服务意识的核心是 “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主动倾听需求、高效解决问题,体现的是对责任的敬畏、对群众的尊重。无论是政务窗口的一次业务办理,还是企业部门的一次政策落实,服务意识都意味着将 “群众满意”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官僚主义则与之背道而驰,它表现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或是习惯于 “坐办公室发号施令”,不愿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或是沉迷于 “流程合规” 却忽视实际效果,让群众在繁琐的手续中来回奔波;更有甚者,将岗位权力视为特权,对群众诉求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这种作风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更会侵蚀群众对组织的信任。
二、增强服务意识是破除官僚主义的关键
增强服务意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理应用于为人民谋福祉。要始终牢记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把群众的 “急难愁盼” 放在心上,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扛在肩上,以 “时时放心不下” 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
其次,要锤炼务实的工作作风。服务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具体行动中:面对群众咨询,多一句耐心解释;处理复杂问题,多一次主动协调;落实政策措施,多一份精准考量。要坚决反对 “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 的形式主义,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感受到服务的温度。
最后,要建立健全监督与反馈机制。通过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完善工作评价体系,让服务质量由群众评判,让官僚主义作风无处遁形。
三、以行动践行初心,让服务意识落地生根
拒绝官僚主义、增强服务意识,既需要思想上的自觉,更需要行动上的坚定。每一名公职人员、每一个服务岗位,都应从自身做起:在决策时多问一句 “群众是否需要”,在执行时多想一步 “群众是否便利”,在总结时多查一遍 “群众是否满意”。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破除官僚主义的沉疴,让服务意识融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扎实的作风、高效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为事业发展凝聚起最广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