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吃喝岂能“等收官”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临近收官,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滋生的“等收官”心态值得警惕。有的将收官等同于“过关”,私下盘算风头过后再聚餐;有的视教育结束为“松绑”,面对隐形变异的吃喝邀约半推半就;更有甚者将收官当“终点”,暗中策划“补偿性聚餐”。这些看似细微的思想波动,实则是作风建设路上的“暗礁”,若不及时清淤除障,很容易陷入“学习时收敛、收官后反弹”的怪圈。
这种心态的危害,绝不容小觑。表面上是个别干部思想松懈,实则会侵蚀作风建设成果。学习教育中好不容易刹住的“吃喝歪风”若卷土重来,前期整改成效必然大打折扣。往深里看,这会消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严肃性,使制度执行变成“阶段性任务”。群众若目睹党员干部收官前后言行不一,难免会认同作风建设是“一阵风”,进而动摇对干部队伍的信任,在党群干群间筑起无形的墙,损害的是党的执政根基。
深究“等收官”心态,思想防线失守是内在根源。一些干部仍把吃喝当“社交刚需”“工作方式”,甚至视作“隐形福利”,未能认清饭局背后的纪律红线与政治危害。此外,侥幸心理推波助澜,总认为收官后监管就会松劲,觉得手段隐蔽就不会被发现,低估了党中央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监督执纪的“节奏摇摆”也是重要诱因,个别地方集中学习时“密集检查”,收官后便“松一松”“歇一歇”,这种“运动式整治”惯性,让少数人产生了“收官即收兵”的误判。
破除“等收官”心态,需打好标本兼治的“组合拳”。党性教育、党纪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将反“四风”要求融入日常学习,把廉政文化与传统家风教育结合起来,让党员干部从内心抵制“饭局文化”的庸俗侵蚀。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把学习教育中纠治违规吃喝的实践成果固化为制度规范,完善“一键举报”“随手拍”等监督渠道,让隐形变异的“吃喝歪风”无缝可钻。执纪问责要精准有力,纪检监察机关既要对违规吃喝露头就打、从严查处,深挖细查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链条;又要分清正常餐饮消费和违规吃喝的界限,不搞“一刀切”和层层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