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评论网!
搜索

聚“民”之力 绘就“十五五”规划新蓝图

时间:2025-08-19  来源:评论网  作者:邱浩  点击:0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在“身心皆至”中将“人民群众”置顶,高质量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奋力绘就顺应时代、凝聚民心、指引发展的壮美蓝图。

察民情:“俯身草野”与“数字赋能”并举。“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编制科学合理规划的前提。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既下沉一线摸实情,又善用数据做研究。一方面,要主动走出办公室“舒适圈”,沉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街巷,融入群众生活场景,获取真实鲜活的“一手”资料;聚焦群众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对民生问题进行“CT扫描”,精准识别“病灶”根源,为后续靶向施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顺应数字化潮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外脑”,整合民政、人社、卫健等多部门数据,对民生指标进行深度挖掘和趋势研判,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参考。

听民声:“畅通言路”与“暖心反馈”并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民声,是人民群众最真实的诉求与心声,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怀,真诚倾听群众心底的声音。一方面,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构建“线上+线下”多元纳言体系:线上开设“民意直通车”,通过政务APP、社交媒体等途径,实现与群众的即时互动,体现“键对键”的便捷;线下搭建“民情议事厅”,定期组织干群交流活动,倾听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传递“面对面”的温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梳理、逐一研究,并及时反馈采纳情况,让每一份声音都被听见、被尊重,增强规划编制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汇民智:“集思广益”与“化智为策”并重。“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规划编制尤需凝心聚力、行而不辍。一方面,要拓展深度参与平台,精心组织座谈会、专题调研等活动,广泛邀请企业家、基层代表等各界人士建言献策,覆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既汲取专业判断,又吸纳民间巧思。另一方面,针对收集到的海量意见建议,要组织跨领域专家学者、政策研究人员等进行整合分析,从全局性、前瞻性、普惠性等角度出发,提炼出汇聚民智、顺应民意的“金点子”,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项目安排,让规划编制既接“地气”又具“远见”。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编制好“十五五”规划,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注脚。让我们以“深耕厚植”的定力、“聚沙成塔”的合力、“开拓进取”的魄力,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未来勇毅前行,共同谱写幸福生活的崭新乐章,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作者姓名:邱浩


有帮助
--
没帮助
--
分享到: